乌利·费舍尔

1953年出生;1973-1978年,在汉诺威设计应用科学大学学习纺织设计:1978-1982年,在布伦瑞克视觉艺术学院学习美术;1985-1991年,丝网印刷和单色绘画,艺术项目LadenfürNichts;1986-2005年,在各种话剧和电影项目中担任背景设计和艺术总监;自2002年起,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创作:在德国柏林生活工作。
2006-2007展览“纺织艺术画廊,柏林,德国
2008 日本靛蓝,“纺织艺术”画廊首展
2009 垂直趋势-乌利·费舍尔新作
2010互动计划I-V2010,一年中四个展览
2011德国汉诺威的TEXTOUR事件
2012 画布工作室,柏林,乌利·费舍尔/萨迪克·乌斯鲁,绘画和物品,“纺织艺术”画廊,柏林
2013马克思-普兰克-研究院,柏林
2013乌利费舍尔工作室,乌利·费舍尔前西柏林-克里斯塔·雅伊特前东柏林,不是搜寻……而是找到/两位艺术家联展-纺织品
《黑森林》、《决定性》、《范式》

        在我作品中使用的所有纤维织物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代表了时间一一通过穿着而保存的时间。纤维织物的起源、年代和往昔历史是第二位的,然而它们在获取材料的过程中依旧发挥了重要作用。光泽产生了空间深度,和荷兰老大师们用在绘画上的方法并不相同。和历时保存的时间相比,当下的时间那个也对我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并且在买购纤维织物时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万维的超越了空间,在世界范围内提供了共时性的材料。地理界限,文化和历史在我创作的作品中获得了新的重要意义。

        这里的三件作品为基于时间的历时和共时的创作过程提供了重要例证。


      《黑森林》(2011)最初的想法来自干黑色和蓝色情感含义的互动。各种蓝色都是纯天然染色的靛区棉花纤维,形成了过渡性的图案--从红蓝慢慢变为蓝绿--如同用多层颜料创造出一种合成物。我使用的这些碎片有不同的表面,不同的时代,它们也用于不同的目的(日本和服与日式满团罩以及中国苗族人民的服饰材料)。


       在《决定性》(2011)中,我合了各种文化和时代的纤维织物,德国亚麻(1950),日本和服的碎片(1920),并结合今天广泛使用的合成纤维。

      《范式》(2013)非常清楚地展现了我如何变化我所找到的材料。二战德军的柏油帆布的温杂表面(破烂、油渍、颜料和灼烧的痕迹)和一块1920年的熨烫过的干净布料构成了一幅双联画。我利用各种线束和锋线所作的磨损和修补,连同暗含的丝绸和棉线作为额外的元素创造出悬念并为我的作品带来(我自身个体)了秩序。

黑森林 Black Forest

亚麻,棉花,声波 Leinen, Baumwolle, acoustic shape

170cm×35cm×5cm

2011

决定性 Entschieden

亚麻,棉花,声波 Leinen, Baumwolle, acoustic shape

190cm×190cm×5cm

2011

范式 Paradigm

亚麻,棉花,声波 Leinen, Baumwolle, acoustic shape

163cm×175cm×5cm

2013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