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冷·鲁鲁安(安圣惠)

中国台湾

      峨冷.鲁鲁安(Eleng Luluan),汉名安圣惠,1968年生,屏东鲁凯族好茶部落、雾台部落人。内埔农工家政科毕业,为台东艺术家群落“意识部落”的成员之一,擅长运用漂流木、植物纤维等自然媒材进行创作。她的作品广泛展出于欧洲和亚洲,现生活工作于台湾花莲。

      环绕部落的星图:峨冷•鲁鲁安的《生命记忆的碎形图》

      “保罗•克利的《新天使》画的是一个天使看上去正要从他入神地注视的事物旁离去,他凝视着远方,他的嘴微张,他的翅膀张开了。人们就是这样描绘历史天使的。在我们认为是一连串事件的地方,他看到的是单一的灾难。这场灾难堆积着尸骸,将他们抛弃在他们的眼前。天使想停下来唤醒死者,把破碎的世界修补完整。可是从天堂吹来了一阵风,猛烈地吹击着天使的翅膀,以致他也无法把他们收拢。这场风暴无可抗拒地将天使刮向他背向的未来,在他面前的残垣断壁却堆积得越高直逼天际。这场风暴就是我们所称的进步。”
在本雅明对于他自己所拥有的一幅1920年保罗•克利所画水彩画的诠释中,碎片也代表着历史的过程,每一个事件都像是一块碎片缝补在另外一块碎片之上。本雅明说的历史过程的天使就像是峨冷的碎形图,是在现代化进步的历史进程里的部落情境。

      缝补完整的心灵地图

      碎形图系列原本是峨冷˙鲁鲁安(安圣惠)2008年以家族母亲编织记忆的作品创作计划,试图透过仪式来整理与纪念自己对于部落与母亲的爱。在八八水灾之后,此系列有了更深沉的意涵,部落与家族的凝聚力,仿佛重新在艺术的编织里找到了一种属于个人的转化仪式,也是转化部落大地之母创伤的疗愈仪式。而仪式内容的母题是编织与围绕之舞。


      在早期捡拾漂流木制作装置的过程中,她偶然地使用了椰子树的纤维,事隔多年在2007年花莲糖厂制作的纤维艺术作品中开始以椰子纤维为主要的创作媒材。碎形图的概念是她偶然看到的文章里提到的概念,震惊地发现那不就像是她所缝补的椰子树皮。峨冷说那就像是大自然已经编织好的布片,一面用缝补渔网的铁钩穿越每一片看起来像是皮革的碎片,一面编织时,她的碎形图就形成了。


      碎形概念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学者提出来的数学理论。看似不规则的零碎局部,其实是在一个规则的结构里不断地重复。以蕨类为例,生物叶形涡漩纹的放大,局部即全形。大自然展现了他的神奇,看似细微不规则的局部,事实上是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秩序之中。类似混沌原理的基本原理,一切可以用数学函数公式来计算,生命的本质原来仅是纯粹理性的神秘之力。

      柔韧的生命力再现

      灾后艺术家的碎形图系列有了转变,原来的碎形图像是西方女性艺术中的编织被单,灾后创作的碎形图像转换成植物根茎式的生物型模组,而这原型是从传统百合花饰变形而来。传统鲁凯族的百合花饰,除了会将整朵百合花装饰头饰,在额头上也会有百合花瓣组成锯齿状饰边,而非百合花盛开的季节,就用白纸剪成花瓣状代表。


      也因此,在八八水灾后制作的碎形图的生物感很强,组件原型就是借用植物意象的生命力来呈现,仿佛艺术家试图赋与艺术作品应有的疗愈与祈福责任,希冀透过艺术转化的力量,赋予万物柔韧及继续生长的灵力。碎形碰触了生物原始的基础,彷若分子生物学的实验科学家,具有实验精神的前卫艺术家必从前线带回进步艺术的秘密信息。碎形如同艺术史上的无形式,在视觉心理上它或许呈现了美学历程与集体无意识交逢的混沌,艺术家在旅程中应当走向具形化,也就是发展出碎形图的生物生命整体,才不会迷失在无形式的混沌万花筒世界中。


蔡慧婷

《生命记忆的碎形图静静等待》

椰子纤维

250cm x 520cm

2014

《生命记忆的碎形图静静等待》

椰子纤维

250cm x 520cm

2014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