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妮亚·雅韦里

社会纺织电影项目
沙妮亚·雅韦里 策划


     该电影项目直接反映了孟买近些年来一度十分活跃的纺织大区戈尔冈(纺织厂村庄)。


     安贾尼·蒙泰罗和k.p.贾雅桑卡拍摄的纪录片《Saacha:织布机》(2001)就是关于画家苏蒂尔·帕特沃丹与贱民诗人纳里扬·瑟夫两人之间的故事。这两个人都曾经参与了孟买左翼文化运动。纪录片中,他们讨论了工人阶级的陨落,左翼分子与工会运动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当代社会环境与艺术的关联。


     与之相反,阿什穆·阿卢瓦利亚的作品《短暂季节》(1995)和欧托里斯小组的作品《欧托里斯II》(2007)则将纺织厂及其工人置于更为宏观的社会政治网络联系中进行考察。前者用俳句的形式描述了一位面对全球都市巨变的年迈老人,而后者则体现了对不同劳动形式的有力思考。


     总体来看,这些作品不仅仅提供了对如今已经转化完全的街区与社区的视觉记录,而且展现了时间本身的急速流逝,并抛出了关于尊严的生活如何与这种现代化转变并存的问题。




印度 苏蒂尔·帕特沃丹于1949年出生于印度浦那。毕业于军事医学院医学专业,1975年至2005年,作为放射学家在塞恩工作。他在医学院的时候就开始正式地画画了。他的首个个展在1979年,自此以后,他的作品开始频繁的在国内外展出。 他的近期展览和参与的活动包括“帕特沃丹个展:一行一行”,88画廊,加尔各答;2014年,科钦双年展;“印度绘画七十年”,IGNCA,新德里;2012年,印度现代主义艺术,鲁宾艺术博物馆,纽约;社会织造,INIVA,伦敦;2013年,IFA画廊,斯图加特,德国;2012年,个展“地图”,The Guild and Jehangir画廊。 20世纪70年代,孟买中部的纺织厂区域为我的想象提供了丰富素材。广义来说,我作品中工人的形象皆来自于那些纺织厂的员工。过去几年,我感觉自己需要回到那些工厂寻找灵感。纺织厂高耸的复合墙、烟囱、横跨铁路的石桥、郊区火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这一切都让身为艺术家的我感到兴奋。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起,该地区的纺织厂逐渐关闭,千余名工人因此失业,给这片地区笼上了阴影。近几年,原本建有纺织厂的土地上不断涌现出高层公寓楼,标志着旧有秩序被新兴力量取代。 随着作品的绘制渐入佳境,我在作品中呈现了纺织厂、摩天大楼与石桥之间的三角关系。纺织厂代表着过去而摩天大楼代表了现在。石桥代表着在不断消亡和不断涌现的现实之间的公共区域,其上你可以看到人们从过去走向现在的历程。通过对桥上来往人群的观察,我将日常生活的流动看作是跨越历史阶段和时间转变的连续体。这就好像是我在对自己说:过去到现在的转变所带来的痛苦终将被克服,代价总要付出,生活仍将继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