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织造ll:2020纤维艺术&科技·⽹络国际⼯作坊于2020年11⽉-2021年1月在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系·数字纤维实验室成功举办。
本次⼯作坊围绕着“交互式织造”的⺟题,聚焦于当代纤维艺术创作中,纤维接驳数字媒介、跨学科领域、环境⼈群及数据参数交互过程中的重要属性——“界⾯ | Interface” 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同时设置工作坊的创作主题为——“共生”。
共生 | Symbiosis
启发学生对生物学演化机制、控制论以及赛博格 | Cyborg(Cybernetic Organism)的观察、研究和讨论,由“纤维”微观层级的基本物质形态的视角出发,生发出在不同维度“建构秩序”的转化,来理解和体悟诸如:个体与环境、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社会间的动态系统关系,构建复杂性系统学(Complex System)的“织造模型”,继而将今天由纤维所串联的多学科之交融,模糊惯常理解的“域”、“相”之边界,交织出⼀种新的语言形式,探索当代纤维艺术创作的新方向和新态势。
学生作品展示(排名不分先后)
范文迪
《禁止》
作品材质:长绒棉、白乳胶、语音模块、OLED屏幕、喇叭、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充电电池组、杜邦线、蜡绳
作品释义:如果说有一个词汇与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密切相关,那它一定是“安全”,当科技以一种不可抗拒的方式窥视和联系着每一个人的时候,人类似乎已经寻找到抵达“安全”的方式,而在这动荡的2020年,我们又从未如此强烈的感受到“不安”。在这种前提下,似乎已经出现或即将出现某种凌驾于一般性之上的强有力的指导性力量,向我们发出指示,意在于在混沌之中指引我们进入某个安全区域。这种指导同时又是含混不清指代不明的,禁区似乎无处不在,而它所指示的安全区域的真实性仍然有待商榷,又或者是否真正存在某种“安全区域”?此作品意在探讨在这种混乱的铁律中,人们应当如何正视自身的存在,以及如何达到个人意义上的“安全”。
视频
董心怡
《异形》
作品材质:羊绒、玻璃及综合材料、可调节稳压电源适配器、直流减速电机、光轴支架
作品释义:一个椭圆形的生命体⻓有四个肢体,在它腹部的腔内还存在着另一生命体,并且其手部从中伸出,环绕着包裹它的生命体。材料选用化纤布料,营造柔软、新生生命的感觉。眼睛在闪光灯反射下会呈现出动物虹膜的形状。上方的电机能够控制其肢体扭曲纠缠在一起,展现不同个体共同生存这一主题。
实验小稿GIF
李婵媛
《彼此》
作品材质:磁带、录音磁头、机芯、亚克力、电线
作品释义:“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杨绛
取材于若干对曾经相爱过又最终因各种原因而分开的情侣的分手书信,当两个人决定在一起时,彼此的命运交织在了一起,共同经历过许多事情后,有些人选择分开,之前生命交织的种种最后也会化作记忆碎片。磁带的编织结构,使声音碎片化,原本话语中表达的情感变得模糊不清。
视频
李安然
《共生》
作品材质:亚克力、沙、油
作品释义:沙砾与油这两种不同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显示出各种自然形态的共生关系。
最终作品GIF
李诗雨
《绪》
作品材质:棉布、枕头、软管、水泵、变压器
作品释义:小心翼翼控制自己的情绪。
每个成年人都被迫拥有了一项必备技能,就是沉默,我们一路走一路丢,关系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能说出的话越来越少,独吞苦涩,保持沉默,陷入一片自己的世界,可安静之下却是如此的吵闹,无法宣泄的情绪压力般倒灌涌入身体,涌动在纠缠的血管之中,纷乱且被压抑的思绪,这是成年人的现状,亦或是成长的代价。
实验小稿GIF
视频
林柯宇
《共生》
作品材质:弹力布、棉布、电机、水管、橡胶鸭头
作品释义:这里是三只大雁的头和身体,它们的脖子紧紧盘绕在一起。安排呆板,气氛紧张,在不信任中僵持着。
实验小稿GIF
最终作品
刘栖
《Hi》
作品材质:木板、荔枝纹皮、填充棉、海绵柱、光轴、电机、距离传感器
作品释义:三个转轴随机滚动,当你靠近到一定的社交距离,各个五官通过机械化的运作,表达出多种情感。但这些复杂的表情变化始终由一个主体通过内部变化得来,以此来模拟人在社交过程中的状态。
最终作品
视频
潘浩翔
《Evermore》
作品材质:亚克力、pvc、航模板、减速电机
作品释义:Evermore,译为永远、永恒。从不同树木上截取不同位置的年轮相互重叠,交相呼应,经过不断做圆周运动形成一种类似于漩涡一样的图案,令人晕眩和着迷。两个象征着不同时间的年轮相互呼应,似乎带来了无穷的时间与无限的遐想。不同的年轮也象征着不同的个体,它们另一个年轮相互呼应,像是个体与个体间进行了某种联系,从而达到了微妙的效果。
实验小稿GIF
裘家祥
《现代诗 家语》
作品材质:纸板、石头、渔线、投影灯、减速马达
作品释义:我们通过看“字”、听“字”来解读其中的含义,不同的文字排列组合成不同的形式语言,传递情绪,表达情感。文字与生活便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正如家庭这种无法分割的纽带所诉说的言语能带来多重的负担。我的作品通过对三维立体文字的解构,进行投影成像,使得在平面上呈现二维的视觉效果。三维与二维的“家语”最终聚集在一起,形成无声胜有声的画面。支离破碎却又在不断重组揭示新的意义。
实验小稿GIF
视频
吴凡
《甜蜜的躯壳》
作品材质:激光传感器、Arduino主控板、舵机、舵机控制板、木板、布料、棉花、食品包装盒、快递盒
作品释义:寄居蟹会不断寻找用来躲避的壳,但在这甜蜜、繁复的装饰外壳下,我将蟹爪替换成了人的手指。人们往往会沉溺在美好的幻想中无法自拔、逃避现实——这是我所想表达的。
最终作品GIF
杨安
《共生》
作品材质:渔线、软管、颜料、透明油
作品释义:用渔线盘绕软管成片状,盘绕的缠结证明了物物之间的生命联系,片片水源循环而流,看长势给人生机盎然之像,根系漂浮不定,像完成了某项新旧交替的使命一般。
实验小稿GIF
最终作品GIF
姚婧妤
《Touch me》
作品材质:植绒面料、棉花、法兰管、舵机、距离传感器
作品释义:使用距离感应装置控制舵机摆臂,让玩偶做出拥抱的动作。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距离因种种因素被拉近,同时心灵的距离却开始疏远。只有怀有真诚,真正触摸到心灵的交流,才能得到同样真诚的回报。
实验小稿GIF
最终作品GIF
俞思媛
《宙》
作品材质:水、不锈钢、水泵、鸭绒、手电、玻璃
作品释义:世界或许并没有大小之分——如果将物质放大,就会得到一片宇宙,如果将宇宙缩小,就会得到一个微观世界。
实验小稿GIF
朱晨希
《卑微的共鸣》
作品材质:电线、小型喇叭、功放板、玻璃、竹子、毛线、铁、塑料、麦克风、废弃物
作品释义:将不同的喇叭置于不同的废弃物中,当话筒与它们接近时会产生属于它们各具特色的啸叫声,而“啸叫”是某种禁区,是不被允许和赞同的,“它”和废弃物一样是不被需要的、被遗弃的。我试图通过作品使得观众通过与这些废弃物之间产生互动,引发出这特殊的音色,借以串联和回响那些不为人知的、被人忽视的、被人遗弃的情感,从而引发出那些卑微却洪亮的“共鸣”。
视频
学生作品视频合辑
工作坊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双十培育”国际工作坊项目第二期
项目主持: 黄燕
项目主讲: Maggie 0rth (美)、Dylan Fish (加)、郭耀先
指导教师:郭耀先
项目助理: 刘嘉琛、姚皖情
技术支持:程磊
翻译:刘嘉琛、周净
主办: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纤维艺术系
"Shuang Shi Pei Yu" the 2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project,China Academy of Art
Project Director:Huang Yan,
Lecture artists and speaker:Maggie Orth(America),Dylan Fish(Canada), Guo Yaoxian
The instructor:Guo Yaoxian
Project Assistant: Liu Jiachen, Yao Wanqing
Tech. Assistant: ChengLei
Lecture Translator: Liu Jiachen, Roena Zhou
Organization:Fiber Art Department, Sculpture and Public Art School
文字/ 郭耀先
图片及视频/ 辛齐、2018级纤维艺术系学生
编辑/ 姚皖情、李诗雨、杨安、辛齐、郭耀先
审核/ 黄燕、郭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