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翠西亚·伊斯塔柯

派翠西亚·伊斯塔柯(1977年生于菲律宾宿务,现生活工作于菲律宾本格特省)以跨媒介、跨学科的创作闻名,其作品涵盖绘画、素描、雕塑及时装、装饰、工艺等多个领域。她通过对表象真实性与物品虚荣本质的持续探索,将这些媒介融会贯通。在设计、工艺与时尚的手工制作中,她将残骸、腐尸与衰败的意象,同遭贬抑的边缘特质与备受追捧的欲望特性相融合。从造型华丽的画布到织物包裹的雕塑,用伊斯塔柯的话说,这些作品以碎片、阴影或记忆的形态呈现,凸显了它们的渴望与虚荣——那种"被渴望的欲望"。她精心制作的物品(包括家具、纺织品、黄铜与玻璃制品等工业化环境下的产物)既展现了对比鲜明的情感,又对认知的可塑性、欲望的建构机制及其对生活与文化的影响作出了深刻评注。

伊斯塔柯曾参与多个海外驻留项目并获得广泛认可,其中包括纽约的Art Omi艺术中心及荷兰Stichting Id11基金会驻留项目。她还曾参展众多重要展览,如马尼拉当代艺术与设计博物馆的《纠结的当代》(The Vexed Contemporary)、法国巴黎东京宫的《山雨欲来》(Mountain is Coming),以及2016年新加坡双年展的《镜像图集》(An Atlas of Mirrors)。此外,她还荣获菲律宾文化中心"十三艺术家奖"。

介绍来自Silverlens艺廊


解构(弗朗西斯科之后・废墟间的对话),编织挂毯,长290厘米×宽244厘米,2019,挂毯作品《解构(弗朗西斯科之后・废墟间的对话)》是我称之为"转译"系列的编织作品之一。在该系列中,我将具有历史意义的菲律宾画作解构后重构为编织作品。通过这种再创作,我试图冲破原始图像,继而运用更数字化的手段(借助数字影像和数码织机)将其重建,从而消解艺术家个人特质、笔触力量和作者权威的主导性。我希望这些编织挂毯能以更具触感、或许更包容的方式重述历史,从而重新校准我们看待过去与自我的方式。(挂毯源自卡洛斯·"博通"·弗朗西斯科(Carlos "Botong" Francisco)的作品,原作是描绘医学史的大型壁画的一部分,呈现了医学史的起源,展现了萨满/巫医从动植物中召唤治愈能量的场景。)
仿巫医(绘画),纸上石墨,2025
历史是一片丛林(长矛),塑料植物、喷漆、竹子、木材、拾得的木质手臂、混凝土基座,尺寸可变,2022, 有些历史历久弥新,有些则悄然消逝。《历史是一片丛林(长矛)》是由竹竿与人造植物制成的长矛组成的装置,其间穿插着一只孤零零的、正欲投掷长矛的关节手臂——犹如一座堆满哑弹的军火库。整个装置以一幅大型挂毯为基底,画面抽象地呈现着人与自然间流动的能量:隐约可辨的战士与长矛、双臂高扬的女祭司(巫医)身后浮现猛兽的威能,以及正在调制草药汤剂的萨满——一幅关于神秘主义与民间巫术的图景正徐徐展开。
我之所以将这些物件并置,或许正是为了叩问它们所引发的命题:热带地区、岛屿、土著居民、征服者、萨满、神父、武士、刀剑与长矛;惨烈的厮杀与热情的款待,而后是异域珍品远渡重洋在世界另一端安家的漫长旅程。当所谓的"野蛮武器"被用来刺穿祭祀宴席的中心贡品,当龟背竹在温带遍地开花却因此反哺热带成为新潮——历史恰似我们必须破译与穿行的丛林,或许正是这种盘根错节的混乱,让我们的生活既妙趣横生又充满怅惘。
图片来自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及艺术家本人
来源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