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维格·阿尔伯格

索尔维格·阿尔伯格在1955年出生于挪威Steinkjer,生活并工作于阿斯克 (Asker)。1979-1983年于奥斯陆国立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阿尔伯格在挪威多家重要艺术机构举办过个展,并参与过包括京都、里加、北京、上海、伦敦和哥本哈根在内的国内外众多群展。其作品被挪威艺术委员会、卑尔根KODE美术馆、阿斯科尔市政府、特隆赫姆国家装饰艺术与设计博物馆、维京远洋邮轮等机构收藏,亦被挪威及加拿大私人藏家收入囊中。她还完成过多项公共艺术委托项目。除个人艺术实践外,阿尔伯格还曾任策展人,并积极参与各类支持艺术家权益的委员会及董事会工作。

索尔维格·阿尔伯格以手工编织为主要创作方式,她对色彩与色彩强度的兴趣与探索贯穿其艺术实践。其作品运用亚麻、棉、聚酯纤维、聚丙烯、羊毛、丝绸、大麻、反光纤维及纸纱等多种材料,通过色彩、肌理与重复的排列而构成。为获得理想的色彩表现,她常手工染线。她注重简洁而紧凑的整体构图,同时每个局部又蕴含丰富细节,作品常以系列形式呈现。在阿尔伯格的艺术创作中,大型的人体与空间互动装置与邀请观者近距离感受作品的小型亲密尺幅作品交替出现。


2016年,索尔维格·阿尔伯格开始以将近20×24厘米的规格编织微型作品,该系列很快被命名为《连续体》。至今她已创作逾百件微型艺术作品,其中40件入选第五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通过创作大量同一题材的小幅作品,阿尔伯格开始探索如何在简单的表象下展现复杂却丰富的细节。重复与变化的原则不仅体现在视觉效果上,也贯穿于创作的整个过程之中。 每一件微型作品的成型都遵循着一些准则,例如纱线密度、色彩组合、纬线用色数量以及重复次数等预设要素,又要同时融入编织过程中的即兴判断。这些随机创作可能体现为针法的叠加、纱线的绞结与缠绕,或是对织物表面的多样处理。最终呈现的系列作品既在结构上保持整体性,又借精微变化实现不断的演变。
连续体,亚麻、棉、聚酯纤维、大麻、丝绸、定制铝制展架,共40件,每件20x25x4.5cm,2016-2020
 连续体"重复与偏移。一种不断重复的韵律,却在重复中悄然变化。恰似我们生命的每一天。"
“Continuum”一词源于拉丁语“continēre”,意思是“结合在一起”。这个词也可以表示“持久的、不间断”,意指一种相关元素或事件的无缝衔接。
图片来自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及艺术家个人
图片来自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