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瑞璟

康瑞璟(Suki Seokyeong Kang,1977年生于韩国首尔),以绘画、装置、影像及编舞等艺术语汇不断拓展创作范围。她不仅从自身经历与历史中提炼叙事,更通过对韩国传统文化形式与方法论进行探索与重构,将其编织成独具特色的逻辑体系。艺术家尤为关注"真景"(true view)概念的当代转译,以此探查个体在当今社会中的位置。随着不同作品系列在其思辨实践中有机演进并相互交叠,她持续运用叙事框架、空间与时间元素,透过当下视角召唤历史回声。由此,她的装置与影像作品构建起一条历史轴心,使个体经验得以围绕其定位并生长。

康瑞璟先后就读于首尔梨花女子大学东方绘画专业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绘画系,现任教于梨花女子大学韩国画系。近年主要展览包括:《三月》(Kukje画廊,首尔,2024);《康瑞璟:柳鼓黄鹂》(三星Leeum美术馆,首尔,2023);《方见三角》(首尔市立北首尔美术馆,2019-2020);《黑席鶯》(费城当代艺术研究所,2018);《非暴力抵抗者》(洛杉矶MAK艺术与建筑中心,2018);《第八气候带》(光州双年展,2016);《月有阴晴圆缺》(韩国国立现代艺术馆,果川,2016);《移动群体》(维拉·瓦斯里夫别墅,巴黎,2016);《足与月》(视听展馆,首尔,2015)及《祖母塔》(旧宅艺术空间,首尔,2013)。2018年荣获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巴洛斯艺术奖。

介绍来自Kukje画廊

Mat 120×165 #22-55,彩绘钢材、染色花纹席编织物、线绳、木框、黄铜螺栓、皮革边角料,高174cm*宽126cm*深5cm,2021——2022年,图像来源:康瑞璟工作室
在作品《Mat 120x165 #22-55》中,传统花纹席Hwamunseo与方形网格框架融合构筑——花纹席Hwamunseo关联着传统舞蹈Chunaengmu,而网格框架则联结着绘画空间。这种双重结构体现了康瑞璟以独特的视觉逻辑对韩国传统形式的再造。作品重新诠释了朝鲜王朝罕见的宫廷独舞,该舞蹈以克制而优雅的肢体语言叙述时间与情感。当舞者在手工编织的花纹席上起舞时,席子既是舞台也是物理边界,隐喻着社会中的个体有限空间。康瑞璟通过叠加编织席与金属网格,唤起体积感与空间张力。矩形画框既作为承载艺术视阈的绘画单元,又充当Jeongganbo的乐格。当物质性的席子与视觉性的画框在概念与结构上交融,作品便成为时空中个体存在的表征,与舞谱中81个抽象化姿态形成共鸣。由此,《席120 x 165》系列最终指向象征集体共存的数字81,昭示着不同个体的和谐共生。
Mat #24-10,彩绘钢架,染色花纹席编织层,棉线,木框,黄铜螺栓,皮革余料,高163.2cm*宽123cm*深8cm、高81.6cm*宽61.5cm*深8cm,2023-2024年,图像来源:Kukje美术馆
在作品《Mat 120x165 #22-55》中,传统花纹席Hwamunseo与方形网格框架融合构筑——花纹席Hwamunseo关联着传统舞蹈Chunaengmu,而网格框架则联结着绘画空间。这种双重结构体现了康瑞璟以独特的视觉逻辑对韩国传统形式的再造。作品重新诠释了朝鲜王朝罕见的宫廷独舞,该舞蹈以克制而优雅的肢体语言叙述时间与情感。当舞者在手工编织的花纹席上起舞时,席子既是舞台也是物理边界,隐喻着社会中的个体有限空间。康瑞璟通过叠加编织席与金属网格,唤起体积感与空间张力。矩形画框既作为承载艺术视阈的绘画单元,又充当Jeongganbo的乐格。当物质性的席子与视觉性的画框在概念与结构上交融,作品便成为时空中个体存在的表征,在各自的位置上承担着生命的时光。
Mat 61×81 #23-71,彩绘钢架,染色花纹席编织层,尼龙线,棉线,木框,黄铜螺栓,皮革余料,高81.6cm*宽61.5cm*深8cm,2023年,图像来源:Kukje美术馆
在作品《Mat 61x81#23-71》中,传统花纹席Hwamunseo与方形网格框架融合构筑——花纹席Hwamunseo关联着传统舞蹈Chunaengmu,而网格框架则联结着绘画空间。这种双重结构体现了康瑞璟以独特的视觉逻辑对韩国传统形式的再造。作品重新诠释了朝鲜王朝罕见的宫廷独舞,该舞蹈以克制而优雅的肢体语言叙述时间与情感。当舞者在手工编织的花纹席上起舞时,席子既是舞台也是物理边界,隐喻着社会中的个体有限空间。康瑞璟通过叠加编织席与金属网格,唤起体积感与空间张力。矩形画框既作为承载艺术视阈的绘画单元,又充当Jeongganbo的乐格。当物质性的席子与视觉性的画框在概念与结构上交融,作品便成为时空中个体存在的表征。
1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