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素熙

赵素熙(Sohee Cho)基于对艺术与图像的思考,探索多种艺术形式。除艺术本体外,其创作始终贯穿一个核心主题:时间。她所感知的时间作为生命背景中的一种虚空存在,并不断地通过线性形态的作品来隐喻性地体现时间的连续性。

赵素熙艺术实践的核心是《信笺-人生》项目(2007-至今),该项目以日常书信为载体,持续记录线性文字轨迹。《何处》则是另一个重要的系列,这个系列以大型钩针细线编织的环形装置悬置于空间。丝线绵延与重复钩织生成空隙,将作者对时间的微妙感知凝练成型,同时也彰显了时间积淀之重。

信笺—人生项目,亚洲丝绸、欧根纱、麻织物、描图纸、韩纸、硫酸纸、画框、桌、玻璃、椅子、长凳、橡木、线、不锈钢、打字机,280x1,200x400cm,2007-至今
《信笺—人生》作为艺术家持续一生的创作行为,自2007年始以半透明丝织物与薄纸为载体,每日书写一至二封信笺。历时15年的层层堆叠,至2019年末已完成余万封。
书信内容很简单:在薄纸上反复打出词语、短语或句子。这些信的含义非常丰富,既有日常琐事,也有思考感悟和概念性的内容。然而在《信笺—人生》中,词语重复形成的垂直线性形态,在传达短语核心语义前就已经见著眼前。此形态与艺术家另一作品《丝带编织》(2003-至今)中钩针技法表现的线性形式存在创作脉络关联。该系列作品通过重复操作,渐进呈现时间的延续与积累。在《信笺—人生》中,反复打字叠加字母的过程使字母,蜕变为线条图像,...
未来,《信笺—人生》将持续层层叠加,通过贯穿艺术家一生的重复节律形成静谧质感。当该作积累至无法承载时间的重负而抵达某一临界点时,艺术家计划将其作品计划寄给陌生人,让其分散流传。正如一切存在之意义皆在消逝中完成,《信笺—人生》亦唯有消逝之时方得圆满。
图片来自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图片来自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