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守子

金守子,生于1957年,常驻首尔与巴黎,是一位致力于探索生命与艺术整体性的国际概念艺术家。她突破媒介与形式的界限,涵盖绘画、缝纫、装置、行为、影像、光、声音与建筑等多种形式。早在1980年代初,在探索画布二维表面与世界结构之间的关联时,金守子将缝纫与包裹技法发展为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这一转向不仅将女性的家务重新置于当代艺术语境中,也使她的艺术立足于日常生活与艺术的交界处。从形式上看,她的作品揭示出织物结构中的纵横经纬,象征着世界的二元性与循环秩序。她将现成品包裹于旧布料之中,以韩国传统包袱布(bottari)为载体,将这种文化产物转化使这一文化产物蜕变为具有批判性的多纬存在——既是绘画,亦是雕塑,更是一场行为艺术。金守子探索从物质向非物质的演进,正呼应了她"非制作·非行动"的核心哲学——无需刻意创造,只为彰显本已存在之物。她围绕形式、社会政治与存在主义边界的诸多议题——从移民流散、身份认同、贫困宗教冲突到生死命题——所展开的深刻思辨,皆植根于绘画中关于"表面"的本质追问。她的作品不断跨越艺术形式的边界,回应当下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关键挑战。金守子曾在全球重要美术馆举办个展,并参与超过40场双年展、三年展及大型特定空间项目。

她曾代表韩国参加1998年第二十四届圣保罗双年展,以及2013年第五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她曾荣获惠特尼美国艺术奖(2002)、“匿名亦为女性”奖(2002)、纽约当代艺术基金会视觉艺术奖(2007)、约翰·西蒙·古根海姆基金会奖(2014)、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2015)、三星艺术奖(2015)、亚洲协会艺术奖(2017)、法国艺术与文学军官勋章(2017)、韩国玉冠文化勋章(2021)、福冈亚洲文化奖(2024)等多个奖项。近期的重要展览包括:巴黎商品交易所皮诺收藏(2024)、柏林洪堡论坛民族与亚洲艺术博物馆(2023)、哥本哈根弗雷德里克斯贝美术馆Cisternerne(2023)、梅斯圣艾蒂安大教堂(2022)、瑞典瓦纳斯艺术中心(2020)、法国普瓦捷Traversées艺术节(2019)、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2019)、约克郡雕塑公园及教堂空间(2019)、列支敦士登美术馆(2017)、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现代汽车系列”(2016)、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2015)、蓬皮杜-梅斯中心(2015)、索菲亚王后艺术中心水晶宫(2006)、雅典国家当代美术馆EMST(2005)、杜塞尔多夫艺术宫(2004)、里昂当代美术馆(2003)、米兰PAC(2003)、维也纳艺术馆(2002)、伯尔尼艺术馆(2001)、MoMA PS1(2001)等。她亦多次参与如BIENALSUR(2021,2023)、第14届文献展(2017)、威尼斯双年展(2013, 2007, 2005, 2001, 1999)、光州双年展(2012, 2000, 1995)、里昂双年展(2000)、圣保罗双年展(1998)、伊斯坦布尔双年展(1997)及第一届欧洲双年展Manifesta(1996)等重要国际展事。

介绍来自金守子工作室



1. 移动中的城市, DVD,单通道视频,7:33 循环,无声,2 个版本 + 1 AP,尺寸可变,1997。2. Bottari卡车,二手中国三轮车与Bottaris——二手中国床罩和二手衣服,尺寸可变, 1997-2025
移动中的城市: Kimsooja早期标志性作品之一《移动的城市:2727 公里的Bottari卡车》(Cities on the Move: 2727km Bottari Truck)延伸了她对游牧性、迁徙、边界、全球化及社会-地理-政治议题的探讨。该作品由韩国艺术文化基金会于1997年委任创作,记录了艺术家与满载彩色包裹的卡车一同穿越韩国的行为,影像首次在维也纳分离派展馆的展览“移动的城市”中展出,并巡展至哥本哈根路易斯安那美术馆、伦敦海沃德画廊、波尔多CAPC、赫尔辛基KIASMA、纽约PS1以及1998年圣保罗双年展。另一版本的包裹卡车亦曾展出于1999年威尼斯双年展兵工厂、2006年斯德哥尔摩Magasin 3个展、柏林霍夫曼私人收藏及格勒诺布尔Magasin举办的皮埃尔·胡贝基金会展览。
Bottari卡车: 摘自2024年巴黎商品交易所展览图录《世界如其所是》:“愿我的作品如水似风,无法被占有,却能被世人共享。”Kimsooja如是坦言。自1980年代末以来,她的创作逐渐确立为一场关乎全球语境的艺术体验。在首尔研习绘画后,她主动脱离一切形式主义的创作训练,转而通过缝纫等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探索身份、投身政治、个人和集体记忆以及人在世界中的位置等问题。1997年,她完成令其声名鹊起的首次行为表演:连续十一天坐在一辆满载包裹(bottari)的卡车上穿越韩国。这些用华丽织物制成的包裹,自出生、结婚至死亡,贯穿韩国人(尤其是女性)的一生。用她的话来说,她是一位边缘的、游牧的艺术家和“世界主义无政府主义者”,她隐喻性地使用自己的身体,就像一个几乎看不见的匿名存在,通过它的静止和垂直性,像一根针一样插入世界的结构中,以谦卑姿态缝合世界的裂隙。——E.L. 摘自2005年Friedemann Malsch《包裹作为时间胶囊》一文:最初的表演是在“移动的城市”的项目背景下进行的,象征那些因生存处境而不断迁徙者的特殊心理状态。这种对时空的特殊感知,在非移民者看来往往难以理解,但通过“Bottari卡车”却得以深刻体现。艺术家如此描述道:“‘Bottari卡车’是一个贯穿时空的过程性对象,引领我们回溯自身的来处与归途。”作品以精准而非意识形态化的方式,深切触及迁徙议题。 bottari是韩国家庭(尤其是女性)在搬迁时,将生活用品包裹于布中携带的方式。这些布通常为床单或被面,是传统婚礼赠礼之一,蕴含赠予者的祝福与希冀,伴随持有者一生。
1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