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凯特

爱丽丝·凯特 

英国 

爱丽丝·凯特以其先驱般的艺术形式而闻名国际,其独特性体现在作品用途和创作工序上。她的作品突破了界限,具有当代性,作品主题唤起了人们对生活世界的深刻理解。凯特从神话和故事中汲取灵感,在她缝制的故事作品中呈现当代事件和人生经历。她参考了具象纺织品的历史、重要叙事性的壁挂作品、当下事件及相关媒体报道。借助这些故事,她讲述了她的个人遭遇、转变经历,成长、更新、变化、衰败的持续过程,以及悲剧与希望的对立。她的艺术创作体现了她眼中人类与自然、世界和彼此的关系。“我们作为有形的存在,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她说,“……都处于关系的生成循环中。”

凯特曾在雷丁大学学习美术,认识了当代画家中的一些泰斗,特里·弗罗斯特、玛丽·莫瑞斯和埃尔伯特·艾尔文都是她的导师。她的标记方法、色彩运用和线条力量都折射出这些画家的影子。她目前是曼彻斯特城市大学艺术学院的纺织艺术教授,在英国当地和国际展览上、公共展品和私人藏品中都有她的作品。她由坎迪达·史蒂文斯画廊代理。

飞行路线

布面印染,刺绣,棉线、金属丝线、人造丝线等多种丝线

269× 7.2 × 804 cm

2022

 

月亮

合成织物,木制和塑料固定件,塑料充气管(展览前将注入氦气)

半径约3米的球体

2018

 

这些新构思的作品体现了人类和环境之间的互惠关系。面对当前情况,我们有必要学习古人的智慧,学习如何让人类与地球和平共处。即使是我们身边的、地方性的事物也会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具有全球影响的事物。

作品《飞行路线》展示了人类通过载人飞行实现互联互通,旨在促进文化场所和经验之间的深入对话 。同时,载人飞行(从左到右穿过作品)无疑也对气候造成了破坏。该作品参考自然界,呈现了鸟群从右到左穿过作品,向上方盘旋的月亮迁移。鸟类飞行是为了适应季节、大气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而人类飞行则是永不间断、无尽无休的。该作品寓示人类要协调这些矛盾和关系,重新平衡人类和非人类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该作品,“共同存在”、合作共赢、共享广阔同一空间的概念有了更广的含义。《月亮》告诉我们要积极向上,要胸怀抱负,要创造变化。

纺织品和刺绣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纺织品贸易路线,在纺织品的生产和图案设计上有着全球性的联系。人类在纺织品的生产、意象、象征手法中既有相通之处,又彼此不同。纺织品的传播和图案融入了世界史和当地史。不管是象征的、隐喻的抑或实际的针线都能够重制、连接、修复、拼合,它是连结世界的共通语言。

由于气候变化的形势,作品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即工作室和原材料使用都实现了重大转变。作为一个习惯运用物质材料的艺术家,这件作品则标志着更为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的开始:印刷过程减少化学成分;使用艺术家已有的线,制作作品的能源/电力来自太阳能。对原材料的反思将从根本上影响我未来的创作。这件作品将加速推进可持续材料的使用。

《飞行路线》提到并补充了先前的展览《线的见证》。这个展览提及了难民流离失所和人类在海陆空移动的问题。《飞行路线》聚焦于天空和人类与场所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天空来定义的,而天空是包裹着气候、气流与大气的一种运动。该作品探讨的是平衡与协商,其中一个因素与另一个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飞行路线》采用了《线的见证》的形式,其纺织模式意义非凡、包罗万象,升华了史诗般的叙事主题。与《飞行路线》一起展出的是之前《线的见证》系列中的《月亮》,它展示了主体的普遍性和宇宙的无所不在。此次展览中,月亮象征着决定人类和非人类活动的周期性运动和季节性转变。

飞行路线

布面印染,刺绣,棉线、金属丝线、人造丝线等多种丝线

269× 7.2 × 804 cm

2022

 

月亮

合成织物,木制和塑料固定件,塑料充气管(展览前将注入氦气)

半径约3米的球体

2018

 

这些新构思的作品体现了人类和环境之间的互惠关系。面对当前情况,我们有必要学习古人的智慧,学习如何让人类与地球和平共处。即使是我们身边的、地方性的事物也会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具有全球影响的事物。

作品《飞行路线》展示了人类通过载人飞行实现互联互通,旨在促进文化场所和经验之间的深入对话 。同时,载人飞行(从左到右穿过作品)无疑也对气候造成了破坏。该作品参考自然界,呈现了鸟群从右到左穿过作品,向上方盘旋的月亮迁移。鸟类飞行是为了适应季节、大气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而人类飞行则是永不间断、无尽无休的。该作品寓示人类要协调这些矛盾和关系,重新平衡人类和非人类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该作品,“共同存在”、合作共赢、共享广阔同一空间的概念有了更广的含义。《月亮》告诉我们要积极向上,要胸怀抱负,要创造变化。

纺织品和刺绣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纺织品贸易路线,在纺织品的生产和图案设计上有着全球性的联系。人类在纺织品的生产、意象、象征手法中既有相通之处,又彼此不同。纺织品的传播和图案融入了世界史和当地史。不管是象征的、隐喻的抑或实际的针线都能够重制、连接、修复、拼合,它是连结世界的共通语言。

由于气候变化的形势,作品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即工作室和原材料使用都实现了重大转变。作为一个习惯运用物质材料的艺术家,这件作品则标志着更为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的开始:印刷过程减少化学成分;使用艺术家已有的线,制作作品的能源/电力来自太阳能。对原材料的反思将从根本上影响我未来的创作。这件作品将加速推进可持续材料的使用。

《飞行路线》提到并补充了先前的展览《线的见证》。这个展览提及了难民流离失所和人类在海陆空移动的问题。《飞行路线》聚焦于天空和人类与场所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天空来定义的,而天空是包裹着气候、气流与大气的一种运动。该作品探讨的是平衡与协商,其中一个因素与另一个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飞行路线》采用了《线的见证》的形式,其纺织模式意义非凡、包罗万象,升华了史诗般的叙事主题。与《飞行路线》一起展出的是之前《线的见证》系列中的《月亮》,它展示了主体的普遍性和宇宙的无所不在。此次展览中,月亮象征着决定人类和非人类活动的周期性运动和季节性转变。

 

飞行路线

布面印染,刺绣,棉线、金属丝线、人造丝线等多种丝线

269× 7.2 × 804 cm

2022

 

月亮

合成织物,木制和塑料固定件,塑料充气管(展览前将注入氦气)

半径约3米的球体

2018

 

这些新构思的作品体现了人类和环境之间的互惠关系。面对当前情况,我们有必要学习古人的智慧,学习如何让人类与地球和平共处。即使是我们身边的、地方性的事物也会成为全人类共享的、具有全球影响的事物。

作品《飞行路线》展示了人类通过载人飞行实现互联互通,旨在促进文化场所和经验之间的深入对话 。同时,载人飞行(从左到右穿过作品)无疑也对气候造成了破坏。该作品参考自然界,呈现了鸟群从右到左穿过作品,向上方盘旋的月亮迁移。鸟类飞行是为了适应季节、大气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而人类飞行则是永不间断、无尽无休的。该作品寓示人类要协调这些矛盾和关系,重新平衡人类和非人类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该作品,“共同存在”、合作共赢、共享广阔同一空间的概念有了更广的含义。《月亮》告诉我们要积极向上,要胸怀抱负,要创造变化。

纺织品和刺绣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纺织品贸易路线,在纺织品的生产和图案设计上有着全球性的联系。人类在纺织品的生产、意象、象征手法中既有相通之处,又彼此不同。纺织品的传播和图案融入了世界史和当地史。不管是象征的、隐喻的抑或实际的针线都能够重制、连接、修复、拼合,它是连结世界的共通语言。

由于气候变化的形势,作品的生产方式也改变了,即工作室和原材料使用都实现了重大转变。作为一个习惯运用物质材料的艺术家,这件作品则标志着更为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的开始:印刷过程减少化学成分;使用艺术家已有的线,制作作品的能源/电力来自太阳能。对原材料的反思将从根本上影响我未来的创作。这件作品将加速推进可持续材料的使用。

《飞行路线》提到并补充了先前的展览《线的见证》。这个展览提及了难民流离失所和人类在海陆空移动的问题。《飞行路线》聚焦于天空和人类与场所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天空来定义的,而天空是包裹着气候、气流与大气的一种运动。该作品探讨的是平衡与协商,其中一个因素与另一个因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飞行路线》采用了《线的见证》的形式,其纺织模式意义非凡、包罗万象,升华了史诗般的叙事主题。与《飞行路线》一起展出的是之前《线的见证》系列中的《月亮》,它展示了主体的普遍性和宇宙的无所不在。此次展览中,月亮象征着决定人类和非人类活动的周期性运动和季节性转变。

 

缝一棵树

棉和各类由线、棉、金属和嫘萦制成的织物

560 x10 x 1100 cm

2019/2022

 

如同设想的那样,这幅相互关联的巨作是大众参与的艺术作品。缝出的每一棵树都贡献出一份力量,共同组成一片“森林”,借由这个意象传达出对流离失所和边缘化的族群的支持和团结。作品笃信我们身处同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团结互助。

这幅作品由6000多棵树组成,来自巴基斯坦卡拉奇市的绣匠还织就了另一版本。作品颂扬了本土刺绣的非凡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及针法,反映了世界各地区和各族人民的独特性,突出了绣匠对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做出的重要贡献。在“森林”中,我们作为一个共同体聚集在一起,针脚将我们统一在同一种创作语言中。

《缝一棵树》项目的灵感来源于“难民适应力共同体”项目,得益于基利安·休斯“生命之树”的理念,这是一种聚焦优势的叙事治疗工具,它将树视为一种创造性隐喻,邀请人们借由树的形态细致规划他们的生活,犹如树一般从根发源长出果实;从文化历史中溯源展望出未来梦想。

在2022年的国际劳动妇女节与植树节前夕,“浙江美术馆·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特别联合“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呼吁大家一起参与“织树节――缝一棵树”公众艺术计划。从这个春季开始,邀请每一位市民参与制作一棵棵小针线树,加入爱丽丝·凯特的创作计划。这些小树在今年10月开幕的2022年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中亮相,拼接在一起组成一片集体森林,并与爱丽丝·凯特在世界各地制作的其他“森林”团聚。

凯特将缝纫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创造了一种跨世代、跨文化和跨多元族群的共同语言。“通过简单的缝绣,我们书写了一条强大的共享信息。”

 

艺术指导:爱丽丝·凯特

活动组织(杭州):顾文佳、李雯

活动执行(杭州):姜怀黎莺

活动助理(杭州):吴沭樊、励媛、陈艺萩

 

缝一棵树

棉和各类由线、棉、金属和嫘萦制成的织物

560 x10 x 1100 cm

2019/2022

 

如同设想的那样,这幅相互关联的巨作是大众参与的艺术作品。缝出的每一棵树都贡献出一份力量,共同组成一片“森林”,借由这个意象传达出对流离失所和边缘化的族群的支持和团结。作品笃信我们身处同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团结互助。

这幅作品由6000多棵树组成,来自巴基斯坦卡拉奇市的绣匠还织就了另一版本。作品颂扬了本土刺绣的非凡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及针法,反映了世界各地区和各族人民的独特性,突出了绣匠对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做出的重要贡献。在“森林”中,我们作为一个共同体聚集在一起,针脚将我们统一在同一种创作语言中。

《缝一棵树》项目的灵感来源于“难民适应力共同体”项目,得益于基利安·休斯“生命之树”的理念,这是一种聚焦优势的叙事治疗工具,它将树视为一种创造性隐喻,邀请人们借由树的形态细致规划他们的生活,犹如树一般从根发源长出果实;从文化历史中溯源展望出未来梦想。

在2022年的国际劳动妇女节与植树节前夕,“浙江美术馆·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特别联合“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呼吁大家一起参与“织树节――缝一棵树”公众艺术计划。从这个春季开始,邀请每一位市民参与制作一棵棵小针线树,加入爱丽丝·凯特的创作计划。这些小树在今年10月开幕的2022年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中亮相,拼接在一起组成一片集体森林,并与爱丽丝·凯特在世界各地制作的其他“森林”团聚。

凯特将缝纫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创造了一种跨世代、跨文化和跨多元族群的共同语言。“通过简单的缝绣,我们书写了一条强大的共享信息。”

 

艺术指导:爱丽丝·凯特

活动组织(杭州):顾文佳、李雯

活动执行(杭州):姜怀黎莺

活动助理(杭州):吴沭樊、励媛、陈艺萩

缝一棵树

棉和各类由线、棉、金属和嫘萦制成的织物

560 x10 x 1100 cm

2019/2022

 

如同设想的那样,这幅相互关联的巨作是大众参与的艺术作品。缝出的每一棵树都贡献出一份力量,共同组成一片“森林”,借由这个意象传达出对流离失所和边缘化的族群的支持和团结。作品笃信我们身处同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团结互助。

这幅作品由6000多棵树组成,来自巴基斯坦卡拉奇市的绣匠还织就了另一版本。作品颂扬了本土刺绣的非凡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及针法,反映了世界各地区和各族人民的独特性,突出了绣匠对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做出的重要贡献。在“森林”中,我们作为一个共同体聚集在一起,针脚将我们统一在同一种创作语言中。

《缝一棵树》项目的灵感来源于“难民适应力共同体”项目,得益于基利安·休斯“生命之树”的理念,这是一种聚焦优势的叙事治疗工具,它将树视为一种创造性隐喻,邀请人们借由树的形态细致规划他们的生活,犹如树一般从根发源长出果实;从文化历史中溯源展望出未来梦想。

在2022年的国际劳动妇女节与植树节前夕,“浙江美术馆·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特别联合“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呼吁大家一起参与“织树节――缝一棵树”公众艺术计划。从这个春季开始,邀请每一位市民参与制作一棵棵小针线树,加入爱丽丝·凯特的创作计划。这些小树在今年10月开幕的2022年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中亮相,拼接在一起组成一片集体森林,并与爱丽丝·凯特在世界各地制作的其他“森林”团聚。

凯特将缝纫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创造了一种跨世代、跨文化和跨多元族群的共同语言。“通过简单的缝绣,我们书写了一条强大的共享信息。”

 

艺术指导:爱丽丝·凯特

活动组织(杭州):顾文佳、李雯

活动执行(杭州):姜怀黎莺

活动助理(杭州):吴沭樊、励媛、陈艺萩

缝一棵树

棉和各类由线、棉、金属和嫘萦制成的织物

560 x10 x 1100 cm

2019/2022

 

如同设想的那样,这幅相互关联的巨作是大众参与的艺术作品。缝出的每一棵树都贡献出一份力量,共同组成一片“森林”,借由这个意象传达出对流离失所和边缘化的族群的支持和团结。作品笃信我们身处同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团结互助。

这幅作品由6000多棵树组成,来自巴基斯坦卡拉奇市的绣匠还织就了另一版本。作品颂扬了本土刺绣的非凡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及针法,反映了世界各地区和各族人民的独特性,突出了绣匠对文化、经济和社会生活做出的重要贡献。在“森林”中,我们作为一个共同体聚集在一起,针脚将我们统一在同一种创作语言中。

《缝一棵树》项目的灵感来源于“难民适应力共同体”项目,得益于基利安·休斯“生命之树”的理念,这是一种聚焦优势的叙事治疗工具,它将树视为一种创造性隐喻,邀请人们借由树的形态细致规划他们的生活,犹如树一般从根发源长出果实;从文化历史中溯源展望出未来梦想。

在2022年的国际劳动妇女节与植树节前夕,“浙江美术馆·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特别联合“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呼吁大家一起参与“织树节――缝一棵树”公众艺术计划。从这个春季开始,邀请每一位市民参与制作一棵棵小针线树,加入爱丽丝·凯特的创作计划。这些小树在今年10月开幕的2022年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中亮相,拼接在一起组成一片集体森林,并与爱丽丝·凯特在世界各地制作的其他“森林”团聚。

凯特将缝纫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创造了一种跨世代、跨文化和跨多元族群的共同语言。“通过简单的缝绣,我们书写了一条强大的共享信息。”

 

艺术指导:爱丽丝·凯特

活动组织(杭州):顾文佳、李雯

活动执行(杭州):姜怀黎莺

活动助理(杭州):吴沭樊、励媛、陈艺萩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