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悦来

阮悦来

中国

 

2001—2005年获荷兰威廉·德·库宁美术学院自由造型艺术专业学士学位,2005—2007年获荷兰圣琼斯美术学院硕士学位,2017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师,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副主任,兼景观装置工作室主任,浙江雕塑学会副秘书长,浙江创意设计协会理事。

阮悦来以“公共艺术的方法论与东方学”为核心研究方向,发挥跨界与融合的特色优势,与时俱进地探索结合多媒体的公共艺术与景观装置艺术。曾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浙江馆设计项目,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整体展示设计。曾获美国2014年度全球公共艺术CoD+A公众选举奖,2011年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奖。2012年作品《渔波记忆》被授予杭州人民政府收藏证书,2013年获中国城市雕塑建设项目优秀奖。

 

缓存之林

纱幔,塑料纤维,金属,木头,LED屏幕等综合材料

250 × 450 × 1000 cm

2022

 

“缓存”(Cache)在计算机科技语境中是为了快速搜索、检查、传输和读写内存空间里的资料。它的诞生是桥架连接起高速传输与临时存储的时间差。“缓存在”如同艺术创作的时间属性,其背后更加强调了场域、景观和空间的概念。造型艺术的创作或侧重于技术实践,即便它形式多样,但始终脱离不了感官感知与场域空间的关系。“缓存在”如果映射到人类生活的语境,它是关乎感知与身体自我认知的状态关系。缓存的传输资料虽然极快,但在断电状态时一切资料瞬间清零,它恰恰又是消逝最快的载体。人类感知世界所积累的记忆也是一种近乎“缓存在”的矛盾介质,它如此真切和实时,又是虚幻与滞后。作者希望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乃至嗅觉的系统感知构建起人与空间、人与世界经纬交错的无形编织和观感记忆。作品采用放大立体化的缓存树林结合嵌入式的微缩眼、鼻、嘴、耳等象征造型,在每个造型内设置传感器并以一种互动影像装置的作品形式,构建起观众与瞬间感知记忆的多感官对话。

联合创作者:龚广舜 

工作团队成员:郑尚志、蒋雨龙、左向戎

 

缓存之林

纱幔,塑料纤维,金属,木头,LED屏幕等综合材料

250 × 450 × 1000 cm

2022

 

“缓存”(Cache)在计算机科技语境中是为了快速搜索、检查、传输和读写内存空间里的资料。它的诞生是桥架连接起高速传输与临时存储的时间差。“缓存在”如同艺术创作的时间属性,其背后更加强调了场域、景观和空间的概念。造型艺术的创作或侧重于技术实践,即便它形式多样,但始终脱离不了感官感知与场域空间的关系。“缓存在”如果映射到人类生活的语境,它是关乎感知与身体自我认知的状态关系。缓存的传输资料虽然极快,但在断电状态时一切资料瞬间清零,它恰恰又是消逝最快的载体。人类感知世界所积累的记忆也是一种近乎“缓存在”的矛盾介质,它如此真切和实时,又是虚幻与滞后。作者希望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乃至嗅觉的系统感知构建起人与空间、人与世界经纬交错的无形编织和观感记忆。作品采用放大立体化的缓存树林结合嵌入式的微缩眼、鼻、嘴、耳等象征造型,在每个造型内设置传感器并以一种互动影像装置的作品形式,构建起观众与瞬间感知记忆的多感官对话。

联合创作者:龚广舜 

工作团队成员:郑尚志、蒋雨龙、左向戎

 

缓存之林

纱幔,塑料纤维,金属,木头,LED屏幕等综合材料

250 × 450 × 1000 cm

2022

 

“缓存”(Cache)在计算机科技语境中是为了快速搜索、检查、传输和读写内存空间里的资料。它的诞生是桥架连接起高速传输与临时存储的时间差。“缓存在”如同艺术创作的时间属性,其背后更加强调了场域、景观和空间的概念。造型艺术的创作或侧重于技术实践,即便它形式多样,但始终脱离不了感官感知与场域空间的关系。“缓存在”如果映射到人类生活的语境,它是关乎感知与身体自我认知的状态关系。缓存的传输资料虽然极快,但在断电状态时一切资料瞬间清零,它恰恰又是消逝最快的载体。人类感知世界所积累的记忆也是一种近乎“缓存在”的矛盾介质,它如此真切和实时,又是虚幻与滞后。作者希望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乃至嗅觉的系统感知构建起人与空间、人与世界经纬交错的无形编织和观感记忆。作品采用放大立体化的缓存树林结合嵌入式的微缩眼、鼻、嘴、耳等象征造型,在每个造型内设置传感器并以一种互动影像装置的作品形式,构建起观众与瞬间感知记忆的多感官对话。

联合创作者:龚广舜 

工作团队成员:郑尚志、蒋雨龙、左向戎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