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慧

施慧

中国

 

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纤维艺术研究所主任。

施慧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批从事当代艺术的艺术家。她持续使用棉、麻和中国宣纸、纸浆为主要媒介,在这种钟爱的后面,呈现出她对媒介与自己心灵默契的那种特殊属性的体认,也是对中国传统媒介在当代的价值转换的信念。施慧的作品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图式中,呈现出独特的视觉特征。她将传统意义上的编织拓展为一种视觉空间的建构,编织的过程作为经验的流程,成为一种“后现代的万物有灵论”的图像演绎,在当代艺术的层面上体现出东方精神的底蕴。作品先后参加国内外重要的提名展、双年展等展览,引起广泛关注。

一千年以后

宣纸,纸浆,综合材料

1050 × 200 × 40 cm

2021

 

千年之后,会是怎样?
数千年以来,人类结绳记事,河洛占卜;虞廷作绘,五采彰施;致使技艺象道,迭经嬗变,若断若续,延绵不坠。远古的遗迹,支离斑驳,留下多少千年秘案。古金石之学、文字之学,将深山古陵中的旧物,做了深入无断的考察,祈望还原当时的情事,再现原初的面貌,让千载之事莘莘然活于手下。
当年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有洞箫和歌,如泣如诉;有客羡长江无穷,感生之须臾。苏子慨然而言:以变者观天地而不能一瞬;以不变观天地则物我皆无尽。万物各有其主,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得为声,目遇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千古名篇《前赤壁赋》声尤在耳,这千年之后,万物嬗变,但那文化的遗存,仍是未来造物的宝藏。今之视苏子,亦若未来之视今,此千万年之无尽矣!

书非书

棉线,木板

40 × 40 × 7 cm × 40, 尺寸可变 variable size

2021

 

中国的书法如何可织?
远古伏羲观天象,察兽迹,演练八卦,始创文字。周代象形,六书俶始,图写文字,由来久已!文字的结构点划蕴情,横斜含意。那点如坠石,横若长河,撇当疾风,捺即远涉,文字不唯记事,万般兴味俱在其中。练字如炼万物,字的笔画构架皆含世界的道理。
结绳是另一种人类原生的表情。绳之粗细、聚散、顺逆、深浅,带着身体的力量,正有书织共生的诸般表情。结绳如书,正是将身体的运动还原为书写的运动,呈现诸般幻变无尽的表现。绳结如划,抑扬顿挫如书之边旁部首,别有一种书的快意,带着生的活的力量扑面而来。

本草纲目·2

综合材料,纸浆

360 x 145 x 48 cm x 2

2009-2010

 

冬日痕迹,镌印楮素之间,采撷草木,抒风白练之色。千年,在这里穿越。

本草纲目·1

综合材料,纸浆

360 x 145 x 48 cm x 2

2009-2010

 

冬日痕迹,镌印楮素之间,采撷草木,抒风白练之色。千年,在这里穿越。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