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之归”倒计时14天】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即将开幕
发布日期:2019/11/12 阅读数:

“无界之归”2019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将于11月26日在浙江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幕,11月26日、27日在浙江美术馆还将举行“线场——国际纤维艺术的多项链接”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6第二届艺术家回顾(上)

在“无界之归”2019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即将开幕之际,我们上期回顾了第一届参展艺术家的作品,而本期及下期将带领大家回顾2016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我织我在”参展艺术家们的精彩作品,本期着重介绍“针言&箴言”主题下的艺术家及作品。

 

针言是一种言说,以针载言。“针”的古字为“箴”,所以“针”从造字之初就含有“箴言”之意,不带有任何性别暗示。无论是织衣的长竹针还是刺绣的绣花针,针尖上都流淌着言说、劝诫与预言性的文化隐喻。中西方文化都将细密的针与语言相连,指向肉身之感、人性的激活、苏醒以及灵魂的修炼和提醒,并与未来之预言发生关系。将针刺痛身体的触感与言语刺激心灵的感知相连,这或许即是“针”类比于“笔”的最初的从文字本身生发的源头。因此,“针言”溯源可还原为编织的本体语言织、编、结、绣及一系列和针、刺绣、语言相关联的艺术作品,使传统编织得以回应与活化。

 

金守子Kimsooja

金守子1957年生于韩国大邱。她是1998年“第24届圣保罗双年展”和2013年“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的代表性艺术家”,同时也参加过30多个国际双年展和三年展。她曾在MoMA PS1、雷纳索菲亚的水晶宫殿、温哥华美术馆、维也纳美术馆、伯尔尼美术馆、列支敦士登艺术博物馆、英国的波罗的海当代艺术中心、赫希洪博物馆和雕塑花园、米兰Padliglione当代艺术中心、里昂当代艺术博物馆、杜塞尔多夫艺术宫、圣埃蒂安现代艺术品博物馆、雅典国家当代艺术博物馆、米兰PAC、大邱艺术博物馆、东京ICC、北九州CCA、首尔高原三星博物馆、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和法国蓬皮杜梅斯中心举办过个展。

金守子 Kimsooja《针女》Needle Woman .2005

金守子2005年的作品《针女》拍摄于当时普通人最不适宜旅行的几个城市。一些城市内部冲突纷乱,一些与他国纷争不断,一些国家充斥贫穷与暴力,另一些则经历了帝国主义殖民。对于一些国家来说,跨国旅行会引发麻烦,因此艺术家不得不绕道而行。我们以为如今的时代已经可以让我们随心所欲地旅行,但现实却是人类的憎恨、纷争和自私让我们无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妨碍了人道主义的传播。

金守子 Kimsooja《针女》Needle Woman .2005

《针女》审视了艺术家的身心与住在特定城市或国家的居民之间的关系。这些城市或国家充斥了文化、宗教、政治、后殖民、暴力或经济纷争。包含人道主义感的艺术家如同一根针般伫立在固定地点,让人群在自己身边川流不息。此时,观众也许能感受到她无形的情感编织。通过伫立于纷争的城市中,金守子将自己化作意识和永恒的轴心。如今的世界现状被揭露,但最终我们会注意到所有的动荡不安都由于时间序列的放慢而被中立化。《针女》为观者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时间区域;被放慢的动荡环境的表现手法;观者实际所处的时间区域。《针女》作品试图说明永恒状态是人类的局限与纷争所超越的状态。

 

玛利亚·赖 Maria Lai

玛利亚·赖出生于1919年9月27日,卒于2013年4月6日。她一直以来都活跃在国内和国际艺术舞台上。她的艺术语言来源于多方灵感,包括“一九零零”雕塑,概念性大地艺术以及意大利贫穷艺术运动;她的作品曾出现在诸多当代意大利艺术展览中,如“斜体字”。她先在罗马师从马里诺·马扎库拉蒂和埃米利奥·普里尼。之后她前往威尼斯,师从阿图罗·马提尼,她性格羞涩,但幼年时已表露出艺术天赋。

玛利亚·赖 Maria Lai《“我强大的灵魂”之书》Book “my strong soul” .2002

赖先是创作了《地理》系列作品,用织物和刺绣构建的大型结构来表现行星、星座和想象的地形地貌。之后,她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又先后创作了《织布机》《一页一页》和《书籍》系列作品。其中,《书籍》系列是赖最为出名的作品。在1978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赖展示了如今众所周知的作品《战利品之书》。1990年的《萨杜斯·佩特传奇》是她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作品中,纺织、刺绣和书写之间的联系被大大加强,变得更为紧密。这些联系引发了古老叙述的开篇。玛利亚·赖的所有作品中,纺织行为都可看作是孤独中的沉思,是对于社区、历史和传统意义的亲密反思,是重塑古老过去与记忆及其传输都已逐渐失去价值的现在之间联系的诗意尝试。

玛利亚·赖 Maria Lai《一页一页》 Sheet .1989

 

程晓芳 Cheng Xiaofang

程晓芳 Cheng xiaofang《金刚经》Diamond Sutra .2016

程晓芳1987年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201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15年攻读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系硕士研究生。

程晓芳 Cheng xiaofang《金刚经》Diamond Sutra .2016

程晓芳一直比较关注身体,身体的形态、体验和知觉。身体能够感受到刺激和麻木,欲望和痛苦。但到底什么支撑着生命的存在?苦行僧们拒绝物质和肉体的引诱,忍受剧烈的痛苦,如绝食、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热的木炭上,实行自我节制和自我磨炼。他们希望通过这一捷径得到神谕和真经,超越轮回进入天堂。针和线,穿刺、盘结,与人生的欲望和痛苦紧紧相连。经过反反复复这一行为,身体感受到劳累,心灵却慢慢平静,得到暂时的解脱。

程晓芳 Cheng xiaofang《金刚经》Diamond Sutra .2016

然而得到解脱并不是经文真正要传达给我们的生命意义。“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要怎样按住我们的心?就是无所住。无所住,是名真住,若有所住既成执着,这就是痛苦。“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金刚经的最后一句四句偈。意思是不生法相,无所住。就是不执迷于具体的物和欲,也并非一切皆空。真正的意义是禅宗的说法,第一义不可说。

 

刘北立 Liu Beili

刘北立是一个综合媒体艺术家,其艺术作品在美国和国际上广泛展出。刘北立2002年至今已举办二十余个展,包括挪威国家艺术文化中心“Ha gamle prestegard”,德国慕尼黑Galerie An Der PinakothekDer Moderne,上海“博雅姗”艺术中心,柏林亚洲无限画廊,英国伦敦HUA展馆及旧金山中华文化基金会展馆。

刘北立 Liu Beili 《之后(愈天)》 After All (Mending the Sky .2016

《之后(愈天)》是一个在地创作的装置作品,造型精致巧妙,把纤如蛛丝的丝纤维精心制作成如空气般轻盈的元素。装置上的每个半球元素都是从一个蚕茧里小心翼翼地拉出蚕丝,然后轻轻地上浆,采用蓝晒法让其沐浴阳光,最后得到各种各样的浅蓝、深蓝色调。装置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女娲传说和她的“补天”壮举。女娲娘娘不仅仅创造了人类,还修补了天空,并保护人类的生存。女娲与一般女性并无二致,以创世者和治愈者的形象呈现自身。她的行动呼应着普通妇女的日常劳作;孕育生命、纺织、修补、照顾他人、治愈疾病以及让人类得以生存和成长。装置借用通常视为简单的妇女家庭劳动,如编织、缝纫,以雕刻、联结的方式形成岩石般的造型,如无形的云彩悬浮于空中,喻指传说中的天空。在蓝晒法过程中,阳光改变了材料,并为其印上了极美的天蓝色调。来自于天空的太阳光,其能量和印记灌输入装置的物质性之中。

 

 

利西亚·丹妮·特劳顿 Lycia Danielle Trouton 

利西亚·特劳顿出生在贝尔法斯特,成长于加拿大温哥华。1999年,在访问北爱尔兰之后,特劳顿因开始研究纪念在北爱尔兰事件逝者的织物纪念碑而从加拿大议会得到5000美元的研究经费。经过多次的改名,这件作品最终被命名为《亚麻纪念碑》。这件作品是一张从1966年至2009年那些在北爱尔兰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名单,有将近4000人,这些人的名字被绣在爱尔兰产的亚麻手帕上。这件作品于2007年首个针对宗派暴力的个人反思日在爱尔兰的和平与和解中心公开揭幕。它成为了特劳顿的研究生论文基础。2004年这一作品在澳大利亚堪培拉的设计中心展出,并于2011年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国际双年展期间展出。

利西亚·丹妮·特劳顿 Lycia Danielle Trouton 《亚麻回忆录》 The Linen Memorial .2001-2010 

亚麻纤维从亚麻植物中提取,是伴随着移民和殖民被带到北爱尔兰的一种经济产品。爱尔兰的每个人,都对亚麻“沤麻”时散发出的令人作呕的芳香十分熟悉,即将植物的茎浸入20世纪田野旁的河流和小溪中零散放置的静置“缸”中,让植物外层的肉质部分腐化,只留下中间的纤维材料。有人会说在北爱尔兰动荡期,燃烧这些茎秆散发出的气味是让人再熟悉不过的恶臭了。对特劳顿而言,北爱尔兰动荡时期无尽的新闻报道和人们内心的焦虑,悲痛与恐惧,都随着他和他的家人一同迁往加拿大了。

利西亚·丹妮·特劳顿 Lycia Danielle Trouton 《亚麻回忆录》 The Linen Memorial .2001-2010

亚麻和蕾丝成为了北爱尔兰社会使用的织物,亚麻植物和亚麻,以及制作亚麻成品的工厂都成为了北爱尔兰生活方式的标志。尽管国内的亚麻已经不再使用了,因为这些天然纤维需要悉心照料和熨烫加工——当然,亚麻被更为便宜的棉花所取代——北爱尔兰的人们和团体一直感觉亚麻生活始终围绕在身边,并未走远。同样的,那些在北爱尔兰动荡时期不幸战亡的烈士也将一直伴随着当代北爱尔兰居民的生活。

 

塔里·温伯格Tali Weinberg

塔里·温伯格是一位艺术家、教师、策展人以及美国纺织协会的执行董事。她的作品被各种收藏家收藏,并曾在伯克利艺术博物馆、圣何塞家纺博物馆、纽约和旧金山湾区的画廊展出。她曾在彭兰德工艺美术学校、纽约的纺织艺术中心以及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艺术学院等地任教和讲座。曾在俄勒冈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的莉亚·库克提花织造处以及纽约的纺织艺术中心进行驻地创作。她是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的美术硕士,并在纽约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塔里·温伯格 Tali Weinberg《线上的身体》 Bodies on the Line .2013-2016 

《线上的身体》这件作品是手工绣成的文字,这些文字摘自塔里·温伯格与其他女性活动家、艺术家以及学者之间的对话。这些对话围绕着将身体置于流水线这一行为在今天的意义。这一系列作品灵感来自于一家位于新泽西州帕特森艺术工厂。帕特森这座小镇的主要产业是丝绸制造业,劳动力都是劳工阶层的女性。她们将身体置于工作流水线之上,以保证更好地工作。不论是在工厂的流水线还是罢工的警戒线上,女性都在冒着生命风险捍卫尊严和权力。实际上,每一个行走在街上的人也是如此,为了能在公共空间里拥有自主移动的权利而冒着生命安全的风险。或许帕特森丝绸工厂的女工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离我们很遥远,然而,女性群体依旧不断地将自己的身体置于多种意义的“线”之上,以各种方式让我们与她们以及其他更远的时空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密。

塔里·温伯格 Tali Weinberg《线上的身体》 Bodies on the Line .2013-2016 

 

梁雪芳 Liang Xuefang

 

“我织我在”2016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还特别策划了“绣画掇英”专项单元。

专项单元:绣画掇英

号称今日“刺绣艺术之乡”的镇湖,晚明时便属于江南经济最发达的苏州府,当地各个村落几乎每家每户的妇女都从事刺绣生产,作刺绣活补贴家用。今天,镇湖也出现了一批传承了顾绣代表的绣画传统的新一代绣娘,她们不仅具有绘画基础,也颇具胆魄和创新意识。

梁雪芳 Liang xuefang 《荷韵》 Rhythm of Lotus .2012

在本专项单元中主要聚焦于有二十年历史的“梁雪芳刺绣工作室”,它是镇湖地区唯一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办学的绣庄,主持人梁雪芳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做过访问学者,学习纤维艺术,并多次出国参展。她的母亲马惠荣,一位已经与针黹为伴六十余年的老人,每天从早到晚在工作室刺绣,已经成为镇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她们母女两代人的绣作,是传统与当代的碰撞,从这些绣画作品中,我们依稀能看到顾绣的影子,但愿绣画艺术能在她们身上重现活力。

梁雪芳 Liang Xuefang 《敦煌手姿》 Dunhuang Hand Gestures .2014

梁雪芳 Liang xuefang《唐卡系列》Tang-Ga(series).2014

 

“无界之归”2019年第三届杭州纤维艺术展将于本月26日开幕,将有更多艺术家的精彩作品,敬请期待!

 

更正声明:

在11月9日的《第一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回顾》一文中,菲利普·比斯利(Philip Beesley)的作品说明有误,现更正为:“《附生植物的春天》Epiphyte Spring .2013”,对此错误,小编深表歉意。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