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缂丝艺术

      缂丝是丝线经纬交织并且通经回纬的产物。它以小梭子按图案分区分色织制,使得花纹轮廓清晰,“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所以又称“刻丝”。缂丝的织造非常费工费时,但可“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精致美观,俗称“一寸缂丝一寸金”。缂织技术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至少经历了约四千年的历史。从青铜时代用羊毛缂织生活用品开始,至初唐时期缂丝的出现,到宋代摹缂名人书画的盛行、元代缂金的大量使用以及清代缂丝与缂毛、刺绣、绘画的结合呈现,一直发展至今,几千年来缂丝这一枝艳丽多姿的艺术奇葩,分外妖娆。因此,缂丝是中国丝织技术与艺术的结晶,2009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部分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得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作为杭州 2013 国际纤维艺术三年展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在此特别推出“经纬四方—中国缂丝艺术展”,让人们共同欣赏和领略缂织技术的精湛以及纤维艺术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