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缂丝艺术
缂丝是丝线经纬交织并且通经回纬的产物。它以小梭子按图案分区分色织制,使得花纹轮廓清晰,“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所以又称“刻丝”。缂丝的织造非常费工费时,但可“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精致美观,俗称“一寸缂丝一寸金”。缂织技术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至少经历了约四千年的历史。从青铜时代用羊毛缂织生活用品开始,至初唐时期缂丝的出现,到宋代摹缂名人书画的盛行、元代缂金的大量使用以及清代缂丝与缂毛、刺绣、绘画的结合呈现,一直发展至今,几千年来缂丝这一枝艳丽多姿的艺术奇葩,分外妖娆。
-
缂毛缂丝
赵丰
无论是缂丝还是缂毛,它的基本特点是 :在垂直交织的经纬两组纱线中,经线总是平行和连续的,成为织物的基础,而纬线则有多种色彩,通常与经线在局部交织成平纹,形成图案,这就是所谓的“通经断纬”或是“通经回纬”技术。凡在织物主体采用这种技法的织物,都可以看成是缂织物。当然,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再分成缂丝或是缂毛,甚至由此类推到缂棉或是缂麻。缂丝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于唐宋之间,其名称可以在中国的史籍上找到,最为有名的就是宋代庄绰的《鸡肋篇》:“定州织刻丝,不用大机,以熟色丝经于木棦上,随所欲作花草禽兽状,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这里的刻丝,有时写成克丝或尅丝,指的就是缂丝。它的英文名称也有不少,但多数直接用缂丝的译音,如 kosso或 kesi 之类,这是因为缂丝在国际纺织品种类中,确实是别树一帜,无论如何翻译,有时还是不如直接用音标注。
-
数码提花艺术的愿景
姜绶祥
-
棉的舞者——记曼彻斯特惠氏画廊的“棉:全球化的线”展
许嘉
轻盈的纱丽布掩映着一对黑眸凝眉的脸庞,两双红舞鞋如镜像般跳着轻柔似风的印度舞;影像中的舞者优雅地穿梭于经线之间,如天鹅般在五线谱间来来回回地轻点芭蕾之丝;崇神的劳动者们光着脚踩踏着温暖的沙子,顶着西非的烈日在大树间奔放地跳着;缠着西非花布的舞者包裹住全身,仅袒露肚皮,缓慢地扭动着柔软的身体;男孩穿着蜘蛛侠般的彩色短裤衬衫,站在旋转的橙黄色的球体上不停地舞着,以保持平衡;室外强烈的光线聚焦于窗边的一位红衣舞者,那痛苦的舞姿似一种无声的控诉,她点踏过的地方留下的是残缺而鲜红的脚印;伴随着东非的音乐孩子们围成一个圈,在大人的面具后张牙舞爪......
-
考纳斯的“回顾”——立陶宛考纳斯纤维艺术双年展考察报
考纳斯纤维艺术双年展,从1997年至今,已经举办了八届,是欧洲最重要的织物艺术大展。从最初的传统壁挂走来,展览的内容如今已超出了传统织物的范畴,今年更是融入了LED和智能光纤等高科技的媒介物,甚至加入了行为艺术的模式,在展示纤维领域最新科技成果的同时,也暗示着纤维艺术从观赏性向实验性发展的趋势,考纳斯纤维艺术双年展作为全球不多的织物艺术专项展览,宣示着纤维艺术已经作为当代艺术重要的一支,跳脱出传统的形式,走向了多元发展。 在我们身边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中,人们总是串起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框架,来激发自身存在的感知。织物带有自然属性,又带着人世的温情,处理手法直接而又富于变化,这一特质决定了织物可以作为独立的对象登上当代艺术的舞台。而考纳斯纤维艺术双年展,立足艺术的形式,对纤维艺术进行讨论,以促进对当代艺术的思考,这一概念平台在欧洲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本文将考纳斯双年展植入全球化的语境中,考察其把握媒介拓展、促进大众参与给欧洲艺术带来的改变,同时,从艺术家们的作品中找寻语言批判的力量,从而回溯历史、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