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歆珣:纤维艺术 = 有“温度”的艺术


2016年第二届杭州国际纤维艺术三年展开展在即,你知道纤维/编织/纤维艺术到底是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听应歆珣的答案。

应歆珣
艺术家
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工作生活于杭州


纤维艺术,通常是材料先行的一种说法,从材料这个角度来说,它和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较只是媒介的不同,而这种媒介有它特别的地方,纤维艺术是一个充满形容词的艺术门类,它是有视觉温度的、视觉柔软的、纤维状的、经纬结构的、重复劳作的、网状的……等等。

应歆珣,《拥抱场》,行为装置、弹力布,2015,©应歆珣


纤维,这个媒材自身有很强的语言表现力,一方面它和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会有一种“现成品”的理念呈现,它包含一定的社会形态。比如,通常织物用来包裹我们的身体,当看到相关织物制作的作品时,我们会有一种普遍视觉经验的联觉,一定程度上会联想到身体以及更多,因此我们可以在视觉上感受到那种温度,一种与人类、与生活、与情感密切相关联的温度。

应歆珣,《别怕,我会给你缝道美丽的疤痕》,弹力布,2015,©应歆珣


而关于编织本身也具有“温度”,我认为编织是生物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如鸟搭建巢穴;蜘蛛结网;蚕吐丝包裹结茧;原始人运用编织制陶,编织筑墙建房……如今编织不仅仅定义在织物的编结上,如建筑的构建方式,关系层面的搭建结构等等。编织是一种生态,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构建方式。
我所理解的纤维艺术包容性很大,它不仅仅是材料语言上的,它可以是结构上的、视觉上的、理念上的,主要是运用了纤维形态来表达作品理念的,就可以理解成是纤维艺术,是有一种主动侧重的动作在里面的。

应歆珣,《进化》,牛皮、树脂,2013,©应歆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