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一针一线,一丝一缕,不弃一个念头,一个主意的Claudia Losi | 我织我在▷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参展艺术家

Claudia Losi
意大利
1971 -


“我致力于将人和周围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我的创作主旨,以及通过旅行和探索作为知识经验。”



      “行走和体验中关于地方的深度的知识,是我的研究当中的重点。
      我的关注点包含了多种领域,从自然科学,例如科学、人中穴、地理学,到文学地理、诗歌等等。
      倾向于参与需要大力气投入的项目中,唤醒大自然的节奏,并且缩短它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从教育化过程,到认知论过程;到地衣、冰川、地质学、微小到巨大等等的变化,实际都基于的是一个相同的结构。
      我近期重新开始使用缝纫,作为尝试去回溯缓慢的自然时光和与人的关系进程,作为关系的一种隐喻,故事和不同的文化特性都得以重现。再通过混合、软化、生物关切和社会思考,对自然、资源和食物,都成为了启动我们于自然和社会环境间的关系的启动器,基于同样的规则,如何启动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关切。
      自1998年以来,我已经实现了大量的参与式项目:围绕着作为能量晶体的物品,经验和记忆,项目都变成了一种集体实践。”

——Claudia Losi


      Claudia Losi一直同时进行着多个项目,2004到2010年期间,她与志愿者们一同完成了一个等比例大的柔软的鳁鲸(一种鲸鱼,尤指长须鲸)——Balena Project——大约24米长,4米宽。它是地中海地区最大并且游得最快的生物。


      这来自于艺术家的一个早年的故事,也积累了不少时日。1950-1970之间,瑞士人Jean Rezzonico购买了一条鲸鱼,订做了22米长的卡车带着鲸鱼在欧洲巡游,吸引了无数的观众。不少家长都带着孩子去一睹这奄奄一息的大家伙的尊容。此后,鲸鱼被卖给了一家西班牙的马戏团。(2015年,荷兰艺术家Fiona Tan也以这条鲸鱼为题,举行了个展“Deport”。)

 

      Claudia本来对最后的呈现没有特别细节的打算,最初的计划只有发展一些不同的社群关系、收集一些故事,发生一点事件,做点特别的。


      结果有人为这条鲸鱼的制作提供了羊毛面料和织补的技术,海洋动物保护者为这个项目提供了很多资料和故事,不同社群的人也争相为这个项目提供了劳动支持——缝缝补补。还有人为这个故事织了挂毯。这一切形成了一个图像,危险动物出现在了它本不该出现的地方,曾经也不敢期待它可能会出现的地方。就像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巡演那样。然后这条鲸鱼/这个项目变成了一个工具,人们自发来参观、参与。

 

完成这条鲸鱼的过程,也好比是一次多次多地的旅程。它去到很多国家,不仅在美术馆和画廊出现,还在海滨、河岸,甚至是历史广场上出现。艺术家最希望是它最后能落脚在一个冰川上,或者一个郊区的居民住宅,或者是学校操场。


      由于这条鲸鱼的体积太大,如何安置它变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两年前,艺术家决定,将鲸鱼拆解成更多的小故事:

一部分面料变成了外套。艺术家将这些外套寄给不同的人,请他们对外套做些手脚。再寄回给她。一部分则变成了儿童项目的物料,分别在伯明翰和罗马进行,由儿童手绘出他们认为的鲸鱼的形状,再由当地的服装学院或者裁缝铺协助制作出来。以及探讨动物之间共生和亲密关系的软雕塑。这些材料依然在接下来的项目中循环使用。

以Claudia的话来说,则是:不舍一针一线,一丝一缕;不弃一个念头,一个主意。